领牛策略 “半价Model3”出圈 零跑B01还想证明什么?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领牛策略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网易汽车7月28日报道
“B01是半价Model 3。”
7月24日,零跑全新纯电轿车B01正式上市,这句来自创始人朱江明的评价在发布会后迅速出圈。
如果你理解Model 3在电动车行业的地位,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。
B01起售价8.98万元,延续零跑一贯的“高配低价”策略,激光雷达、8295芯片、大空间车身全部拉满,在产品配置上做到了同价位的“降维打击”。
但这次,零跑并不满足于“卷配置”本身,而是试图将智能体验、驾控质感、车内舒适性这几个原本属于中高端车型的关键词,压进10万元这个“价格最敏感”的区间。

这场发布会的主题是“为年轻而来”,比“半价Model 3”更值得关注的,是零跑讲述方式的变化:整场发布会不再由董事长朱江明亲自主持,而是交由更年轻的管理层登台——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全程主讲,从表达语气到发布节奏,都更贴近目标用户。
10万元,在这个被反复验证的“尴尬价格带”:A0级小车正凭借补能与售价优势向上抢人,而10万上下的电轿则很容易被贴上“网约车专属”的标签。
B01要完成的挑战,是打破这些固有印象,用足够的质感,去证明:
“高价值”不必依赖高价格。
“何以“Model 3”?B01用“高质感”切入主流价位
特斯拉Model 3不只是销量成功,更是过去十年智能电动车发展的“产品力标杆”——它定义了智能化、电动化、驾控质感与空间平衡的新标准,是很多用户第一次对“什么是好电车”建立起认知的起点。换句话说,Model 3是行业给出的一个答案,而零跑B01试图用10万元以内的价格,去重新解这个题。
在零跑B01身上,也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设计思路:不是放大某项配置,而是尽可能让每一个关键指标“不掉链子”。相比同级别大多数产品选择突出某一亮点,B01更像是在做一道全科题。平台、芯片、空间、辅助驾驶、底盘,每一项都力求打穿10万元价位的边界线。

在动力与操控上,这一次零跑有了明显的转向。
“没有短板这是B01最大的亮点”曹力说。
这是零跑成立以来,第一次在官方层面把“操控”作为主卖点推出车型。此前,零跑更多讲的是性价比、智能化、续航、安全,但从不主动提“好不好开”。
为什么现在谈了?因为零跑知道,当它进入10万-13万这个极度内卷的价格带时,拼配置容易领牛策略,拼体验难。如果不能在操控上立住,B01就容易滑向“平台车”或“网约车”的气质。那不是零跑对于这辆车的期待。
B01基于LEAP 3.5架构打造,是零跑最新一代技术平台的首款轿车。相比C系列,它的底盘刚性提升明显,CTC2.0 Plus一体化结构让电池组和底盘深度融合,不仅提升了强度,更优化了车体重心与动态反馈。
朱江明说得直接:“买轿车的人,是希望操控非常好。我自己开了一个多月,这辆车比原来的燃油车好开得非常多。”
“好开”背后,是全域自研逻辑的首次操控层落地。零跑用自研软件打通所有控制器接口(除了转向与制动),将动态控制变成系统性的表达。这意味着,车辆在弯道响应、加速抖动控制、紧急制动时的车身姿态控制,都会有统一而“顺”的感受。

这不只是让B01“不会出错”,而是让它“有脾气”,有属于自己的操控风格。这在同价位段几乎是不存在的能力。10万以内讲辅助驾驶的有很多,讲“稳”的也有,但讲“底盘质感”的几乎没有。
在辅助驾驶方面,B01是目前极少数在入门纯电轿车上使用高通8650芯片+激光雷达的产品。更罕见的是,它并未将这些能力“锁死”在高配版本,而是全部开放在顶配11.98万元的范围内。对于以预算为导向的用户来说,这是一次配置维度上的主动下沉。
续航方面,B01提供430km、550km、650km三种版本,几乎覆盖城市通勤、周末出游、长途跨城等典型场景。顶配续航已对标AION S Max、秦PLUS EV等主流纯电轿车。
整体来看,零跑希望把B01变成“10万元级最不妥协的电车”——在智能、舒适与动力层面同步发力,压缩每一项体验的“及格线”,让一台主流家用车变得“不凑合”。
不再“扮演年轻人” 理工男的情绪价值解法
零跑B01的发布主题是“为年轻而来”。但在具体策略层面,零跑并不想再走“用标签贴年轻人”的老路。与其模仿年轻用户的语言系统,不如直接把讲台交给真正了解他们的人。
这也是此次发布会由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全程主讲的重要背景。在群访中,朱江明解释了这个选择,“这是一场产品驱动的发布会,所以我们让曹力站在年轻视角讲B01的产品力。”

相比营销包装,零跑更关注一个问题——年轻人到底在意什么样的第一辆车?
过去几年,电车市场对“年轻人产品”有过很多尝试。有的是强调情绪价值、IP联名,有的则靠炫技式智能化吸引目光。但从用户端反馈看,那些真正转化率高的产品,往往不是情绪营销做得最出圈的,而是“好用”“舒适”“配置合理”这类朴素词汇下的务实体验。
朱江明分享了他对“情绪价值”一词的看法:“现在大家都在讲情绪价值,但这个词最重要的是落到柴米油盐里。车还是车,得好用、好开、舒适,才谈得上情绪。”
曹力也在群访中提到,“B01的核心是好开、好用、有质感。我们不想让年轻人在第一辆车上妥协,哪怕预算有限,也能拥有基本面扎实、没有短板的选择。”

这种“面向年轻人但要实用”的策略,也反映在B01的细节设计中。比如联合Pantone发布的“摩根粉”配色,在预售阶段就占据了下订用户中的44%;比如全系标配更实用的电动遮阳帘;再比如副驾的“魔术拓展坞”,通过可拆卸模块适配支架、桌板等轻社交场景,精准抓住了年轻用户对“可变空间”的兴趣点。
年轻市场的最大特征,并不是感性消费,而是预算有限但需求很满。
于是,B01的策略回到一句话上:车还是车。你要的浪漫,不能以牺牲基础体验为代价;你想要的情绪价值,要基于实用逻辑来达成。
不是“不要情绪”,而是“要真实的情绪”。
从B01开始,零跑试图建立“主流存在感”
在过去几年,零跑的市场存在感始终集中于技术自研和“极致性价比”两个标签。但在2025年,这家公司正悄悄推进一件更长期的事:建立起一个更完整、更均衡的品牌产品体系。
B01就是这条路径的起点。
一方面,它试图对标Model 3、秦PLUS EV、小鹏MONA等主流电轿,把零跑带入一个“家用主力”产品赛道。朱江明表示,B01的精致程度已达到传统合资车的标准,“比我之前开的凯美瑞还好开”。另一方面,其空间表现已触及B级车水准,能在价格、舒适、智能、动力多维度打穿同级。

面对零跑产品推新顺序混乱的疑问,零跑解释称,12-18万的C系列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、10-15万的B系列可以与油车在同价基础上掰手腕。若零跑一开始便推出更为评价的A系列车型,反而不利于零跑后续车型产品的向上。
自与Stellantis达成合资合作后,零跑的海外推进开始提速。B01也将在今年下半年随合资公司进入欧洲主流市场,首站包括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德国等国家。同时,针对海外用户还将进行专属的座舱、续航、动力版本优化,而非简单“出口车”。
“我们不是为了出海而出海。”曹力说,“我们想真正做到当地落地运营,而不是一锤子买卖。”
他提到,在海外投放的产品会有本地适配,“不是国内版本直接运过去,而是有完整的适配体系和销售服务。”
这一选择也与零跑产品架构转型同步进行。继B01之后,零跑还将推出全新D系列。“我们马上会发布更高端的产品,大家可以关注慕尼黑车展。”曹力说。而朱江明也指出“这是代表零跑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,会有一些人无我有的黑科技、新物种式的体验。”
在零跑的标准中,未来3年内,零跑要实现年销百万台,达到车企存活的基准线;而在更长远的未来中,零跑以年销400万台为目标,“成为世界级电动车企”。
曾几何时,“爆款”是最容易被记住的关键词。但当补贴退出、价格下探、用户开始看重实际使用体验时,靠营销堆出来的热度不再有说服力。
对于零跑而言,B01的目标可能更简单一些:把该做的做好、把该省的省下、把年轻人的第一辆车,造得足够完整。
零跑没有大张旗鼓讲一个新故事,而是用技术和配置,把旧问题重新解了一遍。
这可能不够新鲜,也不够轰动。但如果30年之后,它还在被人选择,那就已经足够了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天源国际 特斯拉的 “送命题”: 有 AI 的星辰大海,造车拉胯还重要吗?
- 下一篇:没有了